阿司匹林,本品,胃黏膜,患者,副作用

提問: 阿司匹林現在為什么很少用了,它有什么副作用?、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,一向被認為是較安全、理想的對癥治療藥物,近年來阿司匹林在臨床治療上的新用途引起了筆者極大興趣和重視。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阿司匹林有一些明顯的副作用.1 過敏反應 特異體質者服用此藥后可引起皮疹、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哮喘等過敏反應,其發生率約為20%,多見于中年人或鼻炎、鼻息肉患者。哮喘大多嚴重而持久,可伴有蕁麻疹或喉頭水腫,用皮質激素有效。這種現象機制還不十分清楚。可能這些人對阿司匹林具有特異的藥理反應。 2 胃黏膜損傷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爛、出血及潰瘍等。多數患者服中等劑量阿司匹林數天,即見大便隱血試驗陽性;長期服用本藥者潰瘍病發率高。筆者曾遇1例患者因高熱口服阿司匹林0.6g/次,每日2次,3日后嘔血500ml。除藥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損傷外,注射用藥亦可發生。阿司匹林能透過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層,破壞脂蛋白膜的保護作用,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彌散到組織中損傷細胞,致毛細血管破損而出血。近來發現前列腺素對于維護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,而阿司匹林已證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,使胃黏膜上皮脫落增加并超過更新速度,加重潰瘍的程度,使胃黏液減少。為此,應用阿司匹林時最好飯后服用或與抗酸藥同服,潰瘍病患者應慎用或不用。 3 肝損害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損害,在國內報道較少,有資料表明:當血清阿司匹林濃度下降后,轉氨酶也恢復正常。藥物引起肝損害可能與肝細胞中毒或過敏反應有關。 4 出血、溶血、造血功能障礙 阿司匹林有擴張冠狀動脈和腦血管作用,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臟合成,能抑制環氧酶的活性和減少凝栓質A2的形成,阻止血小板聚集,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,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。為此,有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病者,在臨床上有出血傾向或者近期有腦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藥。孕婦服用阿司匹林,在早產兒中常出現腦損害如腦出血等,因此,孕婦在分娩前2~3個月應停用本品。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礙。筆者曾見1例服用本品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滯患者,服用本品4h后全身發癢,7h后鼻衄、牙齦出血不止,伴全身紫癜,骨髓象示紅細胞系明顯受抑,經對癥治療,10天后骨髓象恢復正常。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。 5 腎損害 臨床觀察和動物實驗證明,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發生間質性腎炎、腎乳頭壞死、腎功能減退。長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聯,鉀從腎小管細胞外逸,導致缺鉀、尿中尿酸排出過高,較大損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現蛋白、細胞、管型等。 6 神經精神癥狀 用抗風濕劑量時,在治療開始的3~4天,有時出現所謂水楊酸反應,癥狀為頭痛、眩暈、耳鳴、視聽力減退,用藥量過大時,可出現精神錯亂、驚厥甚至昏迷等。 總之,隨著阿司匹林老藥新用的日益深化,對它的副作用應有足夠的認識,在臨床使用中要提高警惕,不可濫用。 參考資料: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gehoo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